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转:OpenOffice.org 排版指北

作者: 陈珂
qoanty@gmail.com
2008 年 7 月 15 日



                                第一章 绪论
                                                                           1
1.1 文档格式简介
   ODF:Open Document Format 是由 OASIS 工业联盟制定,最初是以 OpenOffice.org 创造
的基于 XML 语言的文件格式为基础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文档格式,主要用来存储和转换那
些可编辑的办公文档。
   UOF: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中文简称“标文通”,是由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组
所属的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制定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国家标准。
   OOXML:Office Open XML 是由微软主导的文档格式标准,为其 Office 2007 产品开发
的技术规范。
1.2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文档是使用最普遍的信息资源,因而文档格式标准是信息领域的一个基础性标准。自上
世纪 90 年代以来,微软 Office 软件垄断了市场,它的文档格式也就成了“事实标准”。这
些格式是不开放的,用户只得依赖微软的软件,而且其中包含着用户不知情的若干私密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户并没有真正掌握文档信息的控制权[1]。
   近年来,应用需求推动着文档格式从封闭的、二进制文档向开放的、基于 XML 的文档
过渡。早在 6 年前,开放文档格式(ODF)联盟和 OASIS 标准组织就着手制订基于 XML 的开
放文档格式 ODF,并于 2006 年 5 月被接纳为国际标准 ISO/IEC26300。
   与此同时,中国有关单位也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 XML 的开放文档格式 UOF,
于 2007 年 4 月成为国家标准(GB/T 20916-2007《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ODF 和
UOF 这两个标准很相似,易于互相转换。目前,ODF 和 UOF 的主导方正在酝酿将二者融合,
继续发展国际标准。
   微软因拥有二进制文档事实标准,在 XML 文档格式方面的动作较慢,迫于 ODF 和 UOF
的压力,它用了一年时间赶出了一个基于 XML 的文档标准 OOXML。微软已将其 OOXML
提交给国际标准组织 ISO 的“快速通道”审批,已于今年 3 月 29 日通过成为国际标准的草
案,最晚将在 9 月份正式公布。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
第二章 OpenOffice.org 介绍
                     第二章 OpenOffice.org 介绍
                                                                                       2
2.1 OpenOffice.org 历史
    OpenOffice.org 的前身是 1998 年德国一家公司 StarDivision 所研发出来的一个办公软件,
称之为 StarOffice。在 1999 年 8 月,已经相当成熟的 StarOffice 5.2 被 Sun 公司收购。2000 年
7 月 19 日,套件的源码通过两种授权协议,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LGPL)与 Sun 工业标准源
许可证(Sun Industry Standards Source License, SISSL)公开释出,目的是通过提供低价、优质、
开放的选项,打破 M$ Office 的市场垄断。新计划的名字叫做 OpenOffice.org,其官方网站在
2000 年 10 月 13 日开始运作[2]。
    2003 年初,开始 2.0 版的研发工作,目标有:与 M$ Office 文档有更好的兼容性;更高
的效率,包括提高运行速度和降低内存的使用;更好的脚本语言处理能力;与操作系统有更
好的整合性,尤其是跟 GNOME;更易查找和使用的数据库前端,全新的 SQL 数据库;以
及易用性的提高。第一个测试版在 2005 年 3 月 4 日发布,最终在 2005 年 10 月 20 日推出了
OpenOffice.org 2.0 正式版,并设有多语言版本。而从 OpenOffice.org 2.3.0 版本之后,Pentaho
的商用报表产生的功能将会直接整合在 OpenOffice.org 当中。未来 OpenOffice.org 的用户可
以直接从各种不同的数据库当中撷取资料,进行分析,然后产生出 ODF 格式的商用报表。
    此外,从 OpenOffice.org 2.0 Beta 2 之后的版本,已正式改为单一使用 LGPL 授权,从此
修改的源码必须根据 LGPL 的条文予以公开。
2.2 OpenOffice.org 组件
    OpenOffice.org 是跨系统的办公软件,能够在 Windows、Linux、MacOS X 和 Solaris 等
操作系统上执行,并且在不同系统上保持了用户操作的一致性还能与各个系统的主要办公软
件兼容。OpenOffice.org 是自由软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以及推广它。下面是
OpenOffice.org 的主要模块[3]:
    Writer 文本文档 Cale 电子表格     Impress 演示文稿      Math 公式 Draw 绘图   Base 数据库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2
2.3 OpenOffice.org 优势
2.3 OpenOffice.org 优势
     OpenOffice.org 不仅是六大组件的组合,而且与同类产品不同的是,套件不是独立软件
模块形式创建的,从一开始,它就被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办公软件包。
            所有的包有类似的外观,易于使用,如“样式”等“一次学会到处使用”的工具。
        ➢
            OpenOffice.org 与桌面主题保持一致,改变桌面,OpenOffice.org 也会相应改变。
            组件间的相同工具用法相同——例如,Writer 里面使用的绘图工具在 Impress 和
        ➢
            Draw 里面您也能用到。
            您不必知道哪个应用程序用于创建哪个特殊文件——您使用“文件”就可以“打
        ➢
            开”任何 OpenOffice.org 文件,正确的应用程序将会运行。
            所有的包共享一个拼写检查工具,如果您改变一个组件包里面的“选项”,在其
        ➢
            他组件包里也会同时改变。
            所有组件间资料可以轻松转移。
        ➢
            所有的组件文件可储存为 OpenDocument 格式,这种基于 XML 的格式相比同类
        ➢
            产品的格式,磁盘存储更合理,任何兼容 OpenDocument 标准的软件均可以访问
            您的数据。
            使用安装程序,所有组件可以一次性安装。
        ➢
            所有发布的版本都基于相同的开放许可证——没有隐性费用。
        ➢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3
第三章 OpenOffice.org 排版
                    第三章 OpenOffice.org 排版
                                                                      3
3.1 排版
   相对于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是一个高度组织化与结构化的工作。换句话说,如果没有
按照排版软件的要求,事先设置必要的样式,就不能享受许多自动化功能:如自动产生文档
结构、自动产生目录、自动产生图表题注、自动产生索引、自动更换页眉内容等。
3.2 样式
   样式是排版工程的最根本要素,每一项自动化工程,都是根据用户事先规划好的样式完
成。所谓样式,就是用以呈现特定页面元素(封面、前言、目录、正文、页眉∕页脚、标题、
图、表、脚注、索引等)的一组格式(字体、字距、行距、特殊效果、对齐方式,缩进位置
等)且每个样式必须有一个专属名称。
   对于一篇大型的文档通常包括:封面、序言或摘要、前言、致谢、目录、正文、附录、
索引、参考文献等部分,且每个部分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样式或格式,这就要求设置不同的页
面样式应用到各个部分,再通过设置段落样式和字符样式使每一部分都达到预期的排版效果。
   点击【格式→样式和格式(Y)】或按 F11 键会弹出样式和格式框,里面已经预设了一些
常用的样式,如图 3.1,通过修改内建样式和建立新样式可以控制整个文档的布局。
     图 3.1 样式和格式框                    图 3.2 导航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4
3.3 视图
3.3 视图
     点击【编辑→导航(N)】或按 F5 键会弹出导航框,只要文档的大纲建立好,就会在这里
看到文档结构图,如图 3.2,双击导航框中的任何标题便可使光标移到正文的对应位置,在
排版过程中会带来极大的方便。
3.4 引用
     点击【插入→参照(L)】或按 Ctrl+F2 键会弹出字段指令对话框,如图 3.3 所示的设置可
插入图的分类和编号,引用在排版中主要用于在页眉∕页脚中插入章节编号和名称、页码、
时间和作者等以及正文中对图、表和公式的交叉引用。
                        图 3.3 字段指令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5
第四章 页面设置
               第四章 页面设置
                                                          4
   在开始写文档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文档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普通文档主要包括:封面、前
言、目录、正文、附录等内容,论文和书籍包括:封面、序言或摘要、前言、致谢、目录、
正文、附录、索引、参考文献等内容,其中论文和书籍的正文部分又要求每个章节的起始页
在右页上,目录的页码要求用罗马数字,正文的页码要求用阿拉伯数字,因此要针对不同的
内容设置不同的页面样式。
4.1 页面样式
   “样式和格式”框中已经内建了默认、首页、目录、左页、右页等页面样式,只须稍作
修改就可使用。对于普通文档的正文部分可以使用默认样式,论文和书籍的正文部分则要使
用左页和右页样式,而正文部分需要横向排版的还需通过新建样式来实现。
4.1.1 首页
   首页常用于文档的封面,且不显示页眉∕页脚和页码。
   在“样式和格式”框中进入“页面样式”标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全部”,找到“首
页”,右键点击选择“修改”,打开页面样式设置框,如图 4.1,修改如下:
                图 4.1 页面样式设置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6
4.1 页面样式
     “管理”标签:名称:首页;下一个样式:首页。
     “页”标签:边距:左=右=2.0 厘米,上=下=2.54 厘米;
            设置版式:页面版式选择左和右,格式选择无。
     “页眉”标签:不勾选显示页眉。
     “页脚”标签:不勾选显示页脚。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4.1.2 目录
     目录用于文档的目录页,可显示页眉∕页脚且页码以罗马数字表示,修改如下:
     “管理”标签:名称:目录;下一个样式:目录。
     “页”标签:边距:左=右=2.54 厘米,上=下=2.54 厘米;
            设置版式:页面版式选择左和右,格式选择i,ii,iii,...
     “页眉”标签:勾选显示页眉。
     “页脚”标签:勾选显示页脚。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4.1.3 左页、右页
     左页和右页常用于论文和书籍的正文部分,要求每一章从奇数页(右页)开始,显示页
眉∕页脚且内容不同,页码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修改如下:
     目录用于文档的目录页,可显示页眉∕页脚且页码以罗马数字表示,修改如下:
     “管理”标签:右页[名称:右页];[下一个样式:左页];
             左页[名称:左页];[下一个样式:右页]。
     “页”标签:边距:左=右=3.17 厘米,上=下=2.54 厘米;
            设置版式:右页[页面版式选择只向右,格式选择 1,2,3,...];
                 左页[页面版式选择只向左,格式选择 1,2,3,...]。
     “页眉”标签:勾选显示页眉。
     “页脚”标签:勾选显示页脚。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4.1.4 前言、横排
     前言可用于文档的序、前言、摘要、鸣谢、致谢等部分,可显示页眉∕页脚且页码以罗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7
4.1 页面样式
马数字表示;横排主要用于正文中有横向排版要求的页,对于其它特殊的格式可根据要求自
行设定。右键点击“页面样式”标签页中的空白处,选择“新建”,打开页面样式设置框,
如图 4.2,内容如下:
                   图 4.2 页面样式框
     “管理”标签:前言[名称:前言];[下一个样式:前言];
             横排[名称:横排];[下一个样式:横排]。
     “页”标签:横排[方向选择横向]。
            设置版式:前言[页面版式选择左和右,格式选择i,ii,iii,...];
                 横排[页面版式选择左和左,格式选择 1,2,3,...]。
     “页眉”标签:勾选显示页眉。
     “页脚”标签:勾选显示页脚。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4.2 应用页面样式
     页面样式通常应用在文档各个部分的开始处以及正文中每一章的开始处,应用方法为:
右键点击状态栏[4]的页面状态,如图 4.3,选择相应的样式就可应用到当前页。
                     图 4.3 状态栏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8
4.2 应用页面样式
     此外还可以通过点击【插入→手动换行(B)】的方式应用页面样式,如图 4.4。
                     图 4.4 插入换行框
     以插入目录页为例:类型选择换页,样式选择目录,勾选修改页码,内容为 1,表示从
插入页开始重新编排页码,确定后目录页就会以罗马数字编排显示页码。
4.3 页眉与页脚
     点击【插入→页眉(A)】和【插入→页脚(R)】可设置需要显示和隐藏页眉∕页脚的页面
样式;设置页眉下方横线:在“样式和格式”框中的“页面样式”标签下对所有要显示页眉
的页面样式进行修改,右键点击相应的名称选择“修改”,打开设置框并进入“页眉”标签:
间隔=0.5 厘米,高度=0.1 厘米,点击“其它”按钮弹出边框和背景对话框,如图 4.5,用
鼠标在自定义框下方处单击,添加一条横线,线条风格为 0.05pt,确定。
                     图 4.5 页眉设置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9
第五章 正文排版
                    第五章 正文排版
                                                                      5
   页面样式建好后文档的整体布局也就确定了,然后就要对正文内容的标题、段落、字体
和插入的图表等设置相应的样式以达到正文整体的统一与美观。
5.1 段落样式
   段落样式主要用来控制文档的字体、行距、段落间距、标题和目录等页面元素的显示格
式。打开“样式和格式”框中进入“段落样式”标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全部样式”,里
面列出了排版所需要的大部分样式,稍作修改就可使用。
5.1.1 正文样式
   在“段落样式”标签里,右键点击“正文”,选择“修改”,打开段落样式设置框,如
图 5.1,修改如下:
                      图 5.1 段落样式设置框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字体形状“Normal”,大小“小四”;
      中日韩字体:字体“宋体”,字体形状“标准”,大小“小四”。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0
5.1 段落样式
     “对齐”标签:选择“左对齐”,勾选“和文字格子线对齐”。
     “缩进和间隔”标签:第一行=0.78 厘米,段前=0.1 厘米,段后=0.1 厘米,行距选
                  择“1.5 倍行距”。(“0.78 厘米”约为两个中文字符的宽度)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5.1.2 标题样式
     内建的标题样式里通常大标题对应文档的名称,分标题对应文档的作者、写作日期等信
息,标题 1 到标题 10 则对应文档的各级章节,通常只用到四级标题。设置如下:
      标题 1
    ●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形状“粗体”,大小“125%”;
       中日韩字体:字体“黑体”,字体形状“粗体”,大小“125%”。
     “对齐”标签:选择“居中”,勾选“和文字格子线对齐”。
     “缩进和间隔”标签:段前=0.0 厘米,段后=0.21 厘米,行距选择“单倍行距”。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标题 2
    ●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形状“粗体”,大小“小三”;
       中日韩字体:字体“黑体”,字体形状“粗体”,大小“小三”。
     “对齐”标签:选择“左对齐”,勾选“和文字格子线对齐”。
     “缩进和间隔”标签:段前=0.0 厘米,段后=0.21 厘米,行距选择“单倍行距”。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标题 3
    ●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形状“粗体”,大小“四号”;
       中日韩字体:字体“黑体”,字体形状“粗体”,大小“四号”。
     “对齐”标签:选择“左对齐”,勾选“和文字格子线对齐”。
     “缩进和间隔”标签:段前=0.0 厘米,段后=0.21 厘米,行距选择“单倍行距”。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1
5.1 段落样式
      标题 4
    ●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形状“粗体”,大小“85%”;
       中日韩字体:字体“黑体”,字体形状“粗体”,大小“85%”。
     “对齐”标签:选择“左对齐”,勾选“和文字格子线对齐”。
     “缩进和间隔”标签:段前=0.0 厘米,段后=0.21 厘米,行距选择“单倍行距”。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5.1.3 内容目录样式
     在应用目录样式的页中点击【插入→目录(X)→目录(I)...】,在弹出的设置框中将标
题改为“目录”,确定后可抽取各章节的标题自动生成目录,目录内容不会自动更新需要手
动更新,右键点击目录内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更新索引∕目录”。此外还可以插入图
片目录,设置如图 5.2,标题改为“图片目录”,类型选择“插图目录”,分类选择“图”。
                       图 5.2 图片目录设置框
     由于默认的设置使得目录页的内容过于紧凑,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段落样式”标签
里,右键点击“内容目录 1”,选择“修改”,打开设置框后进入“缩进和间隔”标签,将段
后改为 0.1 厘米,确定。依次修改“内容目录 2~5”和“插图目录 1”的段后间距。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2
5.2 章节编号
5.2 章节编号
     若要在标题前面自动插入章节编号,可点击【工具→章节编号(N)】,弹出章节编号设
置框,如图 5.3,进行如下设置,默认情况下是不会为章节进行编号的。
                     图 5.3 章节编号设置框
      级 1:段落样式为“标题 1”,编号选择“1,2,3,...”,之前为“第”,之后为“章”。
    ●
      级 2:段落样式为“标题 2”,编号选择“1,2,3,...”,完整的设为 2。
    ●
      级 3:段落样式为“标题 3”,编号选择“1,2,3,...”,完整的设为 3。
    ●
      级 4:段落样式为“标题 4”,编号选择“1,2,3,...”,完整的设为 4。
    ●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5.3 样式与快捷键
     对于经常要频繁运用的样式,设置几个好按的快捷键可以加快排版的速度,在右手持鼠
标的情况下,通常只能以左手按快捷键,所以尽量以功能键搭配左手附近按键的方式设置快
捷键,还要注意避免与系统默认的快捷键重复。
     点击【工具→自定义(C)】后,弹出自定义对话框,如图 5.4,进入“键盘”标签,在
“范围”里找到“样式→ParagraphStyles”,在“功能”里选择要设置快捷键的样式,在上面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3
5.3 样式与快捷键
的“组合键”里找到合适的键后,点击“修改”按钮,在“键”里就会显示出设置的快捷键。
                     图 5.4 自定义对话框
“组合键”里默认已经设置了一些常用样式的快捷键,记住这些快捷键可以加速文档的编辑、
修改与排版。如:
     正文:Ctrl+0
     标题 1~5:Ctrl+1~5
     左对齐:Ctrl+L
     居中:Ctrl+E
     右对齐:Ctrl+R
     粗体:Ctrl+B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4
第六章 图表及公式排版
                第六章 图表及公式排版
                                                                    6
6.1 图片排版
   在文档中适当的插入些图片会使得整篇文档变得更生动,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内容。
6.1.1 插入图片
   将输入点移到要插入图片的地方,点击【插入→图片(U)→来自文件(F)】,在弹出的对
话框中选择要插入的图片即可,插入后如图 6.1,同时也支持用鼠标将文件直接拖入编辑区。
                 图 6.1 OpenOffice.org 启动画面
   用鼠标选中图片时会自动弹出图片工具栏,通过该工具栏可以对图片作一些简单的操作,
如翻转,设置透明度,添加效果等。
6.1.2 图片题注
   以图 6.1 为例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上点击“标题”,会弹出标签设置框,如图 6.2。
                      图 6.2 标签设置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5
6.1 图片排版
将“类别”中的“插图”改为“图”,“编号”选择“阿拉伯数字(1 2 3)”,“分隔符”改为
空格,点击“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级”选择 1,其余选项默认,最后输入标题内容。
6.1.3 题注样式
      插入题注后,会在“样式和格式”框的“段落样式”中自动新建一项“图”样式,右
键点击选择“修改”,打开段落样式设置框,如图 5.1,设置为: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形状“Normal”,大小“小四”;
        中日韩字体:字体“黑体”,字体形状“标准”,大小“小四”。
     “对齐”标签:选择“居中”,勾选“和文字格子线对齐”。
6.2 表格排版
     编辑文档时有时需要在文档中插入表格,用数据的形式对文档内容进行辅助说明。
6.2.1 插入表格
     将输入点移到要插入表格的地点,点击【表格→插入(I)→表格(T)】或点击工具栏上的
“表格”按钮,在弹出的“插入表格”对话框中编辑行数和列数后确定,如表 6.1[5]。
      品牌  诺基亚 摩托罗拉 三星 索尼爱立信 联想 多普达 金立 苹果                                  总计
     占有率 32.5% 16.7%     9.6%       5.9%      3.8% 1.5%  1.2%   0.1%      0.71
                  表 6.1 中国互联网用户手机品牌占有率
                                                   诺基亚
                                                   摩托罗拉
                                                   三星
                                                   索尼爱立信
                                                   联想
                                                   多普达
                                                   金立
                                                   苹果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图 6.3 中国互联网用户手机品牌占有率统计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6
6.2 表格排版
     当光标位于表格内时,还会自动弹出表格工具栏,可以对表格进行插入或删除某行、某
列,拆分、合并单元格,编辑表格颜色,边框类型等操作。此外表格还具有计算功能,且选
中表格数据后,点击【插入→对象(O)→图表(C)】可以根据表格数据生成图表,如图 6.3。
6.2.2 表格题注
     在表格内点击右键后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标题”,会弹出标签设置框, 将“类别”
中的“表格”改为“表”,“编号”选择“阿拉伯数字(1 2 3)”,“分隔符”改为空格,其余
选项默认,最后输入标题内容。
6.2.3 题注样式
      插入题注后,会在“样式和格式”框的“段落样式”中自动新建一项“表”样式,右
键点击选择“修改”,打开段落样式设置框,设置内容与“图”样式相同。
6.3 公式排版
     点击【插入→对象(O)→公式(F)】,进入公式编辑模式,下方为公式编辑区[6]。
6.3.1 常用符号
                   A  %ALPHA                    a⋅b
                                   a cdot b
        %alpha
                   B  %BETA                     a ×b
                                   a times b
        %beta
                                                 a ∧b
                                   a and b
        %gamma     %GAMMA
                                                 a ∨b
                                   a or b
        %delta     %DELTA
                                                   a
        %omega     %OMEGA
                                                
                                   a voer b
                                                   b
                   O  %OMICRON
        %omicron
                                                 a°b
                                   a circ b
        %phi       %PHI
                                                 a b
                                   a leslant b
        %pi        %PI
                                                 a b
                                   a geslant b
                   X  %CHI
        %chi
                                                 a ≠b
                                   a <>b
                   E  %EPSILON
        %epsilon
                                                 a ≡b
                                   a equiv b
                   H  %ETA
        %eta
                                                 a≈ b
                                   a approx b
                   I  %IOTA
        %iota
                                                 a∥b
                                   a parallel b
                   K  %KAPPA
        %kappa
                                                 a ⊥b
                                   a ortho b
        %lambda    %LAMBDA
                                   a sqrt b      ab
                   M  %MU
        %mu
                                                   a
                                   nroot a b       b
                                                
                   N  %NU
        %nu
                                                 ∣a∣
                                   abs a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7
6.3 公式排版
       ∑a                                ∮ a  lint a                   ∂  partial
              sum a
       ∏a                                                               ∇  nabla
                                         ∮∮ a  llint a
               prod a
       ∐a                                                               ∃  exists
               coprod a
                                         ∮∮∮ a  lllint a
                                                                        ∀  forall
        b
                                           widevec abc
                                         abc
       ∑c      sum from a to b c
                                                                        ħ  hbar
        a
                                         a  ddot a
                                          ̈
       ∫ a  int a                                                      ƛ  lambdabar
                                             e
                                         abcd  abcd overbrace e
                                         
       ∫∫ a  iint a                                                     R  Re
                                           b
                                         a      a^b                    I  Im
       ∫∫∫ a  iiint a
                                         ∞  infinity
                                                                        ℘  wp
     以上符号也可通过公式编辑工具栏输入。
6.3.2 公式示例
     下面提供的几个示例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式。
        求和与积分
    ●
     输入〖iint nroot{3}{f(x,y)} = sum {nroot{3}{f(x,y)}} newline iint from a to b nroot{3}
{f(x,y)} =sum from a to b {nroot{3}{f(x,y)}}〗,得到式 6.1:
                   3                3
              ∫∫  f  x , y=∑  f x , y
                b                b
                                                                                           (6.1)
                   3                3
              ∫∫  f  x , y=∑  f x , y
                                 a
                a
        微分方程
    ●
     输入〖{partial^2 f(x,y)} over {partial^2 x} + {partial^2 f(x,y)} over {partial x partial y} +
{partial^2 f(x,y)} over {partial^2 y} = 0〗,得到式 6.2:
               ∂2 f x , y ∂2 f  x , y ∂ 2 f x , y
                                                      =0                                 (6.2)
                                ∂ x∂y
                   ∂2 x                          ∂2 y
        联立方程
    ●
     输入〖stack{ alignr a ={} # alignr b+c+d ={} # alignr a+b-d ={}} stack{ alignl 12 # alignl
b^2-2 # alignl c^3-5}〗,得到式 6.3:
                   a c= 12
              bcd = b 2 − 2                                                              (6.3)
              a b−d = c 3−5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8
6.3 公式排版
        偏微分矩阵
    ●
     输入〖left [ stack{{(%lambda+2 %mu){partial^2} over {partial^2 x} + %mu{partial^2} over
{partial^2 z}}#{(%lambda+%mu){partial^2} over {partial x partial z}}} ~ stack{{(%lambda+
%mu){partial^2} over {partial x partial z}}#{%μ{partial^2} over {partial^2 x} + (%lambda+2
%mu){partial^2} over {partial^2 z}}} right ] left lbrace stack{u_x # u_y}right rbrace = %rho left
lbrace stack{ddot{u}_x # ddot{u}_z } right rbrace〗,得到式 6.4:
               [                                                    ]
                           ∂2       ∂2                     ∂2
                  2  2  2              
                                                                      {} {}
                                                        ∂ x∂z         u x = u ̈x
                          ∂ x      ∂ z                                                      (6.4)
                                               2                  2
                              ∂2                                      uy        uz
                                             ∂                  ∂                 ̈
                                          μ 2  2  2
                     
                            ∂ x∂z           ∂ x                ∂ z
        矩阵与行列式
    ●
     输入〖left [ matrix{a # b ## a+b # c+d} right ] left lbrace matrix{%GAMMA ## %CHI } right
rbrace = left lbrace matrix{x_2^2 ## y_2^2} right rbrace 〗,得到式 6.5:
                                     {}
                                        2
               [             ]{ }     x
                   a      b    
                                  = 2                                                       (6.5)
                 a b cd X           y22
6.3.3 公式编号
     在“样式和格式”框的“段落样式”中,在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新建”,打开段落
样式设置框,设置如下:
     “管理”标签:名称为“公式”,下一个样式选择“公式”,链接到选择“标签”;
     “字体”标签:
          西文字体: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体形状“Normal”,大小“小四”;
          中日韩字体:字体“宋体”,字体形状“标准”,大小“小四”。
     “制表符”标签:位置处输入 2.0 厘米后点击“新建”按钮;
                            再输入 15.5 厘米后点击“新建”按钮。
     其余保持默认设置。
     将光标定位在要编号的公式后面,然后点击【插入→参照(L)】,打开字段指令设置框,
如图 6.4,在“变量”标签的“名称”里输入“公式”,“数值”里输入“公式+1”,“格
式”选项里选择“阿拉伯数字(1 2 3)”,“级”选择 1,点击“插入”按钮完成。
     现在公式后面多了个类似“1.1”的编号,手动加上括号“( )”,保持光标位于此行,然后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19
6.3 公式排版
在“样式和格式”的“段落样式”内双击“公式”样式,再在公式与编号前分别按下“Tab”
键 ,将编号连同括号复制到其它公式后面可以自动将公式依次编好号。
               图 6.4 公式编号设置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20
第七章 参考文献管理
              第七章 参考文献管理
                                                          7
   论文的写作会用到大量的参考文献,正确的管理参考文献不但能提高写作效率,节省论
文的整理时间,还可以避免排版错误和方便日后整理。
7.1 创建文献数据库
   将输入点移动到要添加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目录(X)→文献目录条目
(B)】,打开插入文献目录条目对话框,如图 7.1。
               图 7.1 插入文献目录条目框
   “条目”选择“从文档内容”,点击“新建”按钮,打开定义文献对话框,如图 7.2,
                图 7.2 定义文献条目框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21
7.1 创建文献数据库
按顺序填好各项目内容后点击“确定”按钮,再点击图 7.1 的“插入”按钮,则在文献数据
库中新增了一个条目,同时在正文中也加入了一处引用。还可以点击【工具→文献数据库】
的方式添加新的条目。在插入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右键选择“文献条目”,即可对该文献进
行编辑修改。
7.2 插入文献目录
     建立好参考文献数据库后,将输入点移动到要添加文献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目录
(X)→条目(I)】,弹出插入目录对话框,如图 7.3。
                  图 7.3 文献目录设置框
     进入“目录”标签,“类型”选择“文献目录”,标题为空,勾选“编排条目”,进入
“条目”标签,修改文献目录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后生成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目录
将按照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并根据正文内容的变化自动调整。
                                  OpenOffice.org 2.0 typeset
                         2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倪光南。影响世界软件前途的文档格式标准之争,科学时报,2007.7。
[2] 维基百科。OpenOffice.org,http://zh.wikipedia.org/wiki/Openoffice.org
[3] OpenOffice.org 中文网站。OpenOffice.org,http://zh.openoffice.org
[4] G. Roderick Singleton.. OpenOffice.org User Guide for 2.x, 2005.
[5] 互联网数据中心。2008 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互联空间,2008.7。
[6] 老成。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7.1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